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胲的字典解释
hǎi

胲读音为hǎi,胲hǎi(ㄏㄞˇ)⒈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亦称“羟胺”。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YNW
仓颉
BYVO
郑码
QSZO部
四角
70282
结构
左右
区位
7560
统一码
80F2
笔顺
ノ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丶

胲字读音

hǎi 胲

胲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hǎi(ㄏㄞˇ)

⒈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亦称“羟胺”。

统一码

胲字UNICODE编码U+80F2,10进制: 33010,UTF-32: 000080F2,UTF-8: E8 83 B2。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胲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骸䪱

基本词义

hǎi

〈名〉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羟胺的烃基衍生物的统称 [hydroxylamin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胲

胲【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柯開切,𠀤音該。《說文》足大指毛肉也。《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月㲋〉胲,可散而不散也。《註》足大指也。

《博雅》胲,備也。《莊子·庚桑楚·〈月㲋〉胲註》一云備也。

書名。《前漢·藝文志》五行奇胲用兵二十三卷。《註》軍中約也。

《集韻》己亥切《韻會》尸亥切《正韻》居亥切,𠀤音改。《集韻》頰下曰胲。《前漢·東方朔傳》樹頰胲。《註》胲音改,頰肉也。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胲【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廣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柯開切,音該。《說文》足大指毛肉也。《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月㲋〉胲,可散而不散也。《註》足大指也。又《博雅》胲,備也。《莊子·庚桑楚·〈月㲋〉胲註》一云備也。又書名。《前漢·藝文志》五行奇胲用兵二十三卷。《註》軍中約也。又《集韻》己亥切《韻會》尸亥切《正韻》居亥切,音改。《集韻》頰下曰胲。《前漢·東方朔傳》樹頰胲。《註》胲音改,頰肉也。

说文解字

胲【卷四】【肉部】足大指毛也。从肉亥聲。古哀切说文解字注(胲)足大指毛肉。肉字依篇、韵補。倉公傳正義作皮。足母指上多生毛謂之毛肉。故字從肉。國語。至於手拇毛脈。謂手拇有毛脈也。莊子。臘者之有膍胲。音義云。胲、足大指也。漢書。樹頰胲。假爲也。从肉。亥聲。古哀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