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词典>赃污狼藉的意思
zāng láng

赃污狼藉

赃污狼藉读音为 zāng,wū,láng,jí。意思是: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⒈  同“赃污狼藉”。

拼音zāng wū láng jí

注音ㄗㄤ ㄨ ㄌㄤˊ ㄐㄧˊ

繁体 贓汙狼藉

近音词、同音词 脏污狼藉 赃污狼藉 赃污狼籍 赃汚狼籍 贓汙狼籍 贓汙狼藉 贓污狼籍  

词语解释

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

⒈  同“赃污狼藉”。

引证解释

⒈  谓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阿附贵戚,赃汚狼藉。”
白居易 《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 于尹躬,其弟 皋謨,赃汚狼藉。”

⒉  贓汙狼藉:同“赃汚狼藉”。

《陈书·蔡景历传》:“﹝ 蔡景歷 ﹞以在省之日,赃污狼藉,帝令有司按问。”
《陈书·宗元饶传》:“时 合州 刺史 陈裦 赃污狼藉,遣使就渚敛鱼,又於六郡乞米,百姓甚苦之。”

国语辞典

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

⒈  因贪污受贿而名声败坏,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魏书·卷八九·酷吏传·崔暹传》:「初以秀才累迁南兖州刺史,盗用官瓦,赃污狼藉,为御史中尉李平所纠,免官。」
唐·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


网络百科

赃污狼藉

  • 赃污狼藉,读音zāng wū láng jí,汉语成语,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