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高人”傅成玉:最佳导演(一)

“高人”傅成玉:最佳导演(一)

详细内容

2005年8月2日,在一片赞美、惊呼和质疑声中,一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国际并购案落下帷幕。这场涉资185亿美元,剧情跌宕起伏的并购大戏,成了美国华尔街最大的新闻,也成了中国财经界最大的新闻。这幕剧的导演正是中国海洋石油总经理傅成玉。

  来自东北的傅成玉,有着运动员一样魁梧的身材和一张黑里透红的脸。他曾三进三出中海油:第一轮,接受了西式教育,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专业镀了一层金;第二轮,加盟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担任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在跨国公司管理层历练了一翻;第三轮,经过了油田服务公司的锻炼后,傅成玉完成了从钻井队捞沙子的普通工人到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掌门人的蜕变,开始执掌中海油。

  傅成玉带领下的中海油用英语召开董事会议,被人称为中国大型国企中,最具西方管理色彩的公司。

  傅成玉上任后的一个心结就是要将中海油做大做强。多年来,中海油受制于油气资源在国内,它排在中石油、中石化之后,而随着国际油气资源分配的完成,中海油只能选择并购发展。这次世纪收购如若完成,中海油将一跃成为国际上中型油气企业。不要以为我们不敢和西方石油巨头们较量,傅成玉雄心勃勃。

  但是,在经过了当事双方亲密接触、独立董事质疑、41名国会议员联名阻挠、雪佛龙加价等一系列波折后,中海油还是无奈地退出了竞购。曾经一度接近成功的中海油,还是与优尼科失之交臂。

  虽然在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傅成玉曾信心十足地表示:对美国政府的公关,早在年初就已经展开,在这点上,我们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显然,傅成玉没有预料到来自美国国会的阻力,竞争对手绝非商业竞争,而是与中国政府在竞争的言论的力量如此之大。这当然是中海油的失误。

  但面对政治压力,中海油的种种努力,傅成玉的国际化表现有目共睹。熟谙英文的傅成玉先后接受了多家海外媒体的专访,并亲自撰文,反复解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商业动机和价值。这也开了中国企业家在国际主流媒体发表英文文章表达立场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