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综合心理干预对肿瘤热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一)

综合心理干预对肿瘤热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作者:伍美娟,倪秉强,粟梅红,张慧玲,花园春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干预对肿瘤热化疗病人睡眠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热化疗后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热化疗期间56例肿瘤患者在临床干预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行2次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多数肿瘤热化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78%,PSQI 12.52±7.96),临床干预后病人睡眠质量得到改善(PSQI 10.90±6.51),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1.75±1.76)、睡眠潜伏期(1.76±1.34)、习惯性睡眠效率(0.82±0.68),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数病人需要必要的镇静药物。结论 围绕生物节律进行综合临床干预及必要的镇静药物有利于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关键词】 肿瘤;化学疗法,辅助;睡眠质量;临床干预


  随着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睡眠障碍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热化疗是晚期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较客观的研究热化疗对癌症患者睡眠状况影响,我们对56例热化疗癌症患者进行了睡眠状况评定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院2005年8月15日~2006年6月4日肿瘤住院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4.6±11.47岁。46例为病理诊断,10例为MRI诊断及其特异性标志物而确诊。胸部肿瘤25例,腹部肿瘤22例,盆腔肿瘤9例。因6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3例死亡、2例意识障碍、1例失访)最终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是5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5.5±11.57岁;胸部肿瘤23例,腹部肿瘤20例,盆腔肿瘤7例。

  1.2 调查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3〕 由Buysee等于1989年编制,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构成效度和实证效度亦较好,经验证适合用于我国临床睡眠质量评价研究。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评分,参与评价的18个自评条目分为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分计分,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标准总分>7分为阳性划界分,提示有睡眠质量问题。

  1.3 调查方法 应用PSQI对热化疗期间肿瘤病人进行2次调查,前后间隔30~40天。由调查者向患者讲明评定方法和每条含义,之后让患者在量表上勾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准确答案,要求一次评定在20min内完成,答案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录入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分析。

  2 临床综合干预

  2.1 症状控制 症状是病人求诊的原因,是诊断癌症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衡量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自觉症状,就等于消除了病人的痛苦。通过检查发现肿瘤缩小、消失或被切除,病人会对治疗产生信心和希望。患者情绪高涨、精神比较愉快,生活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有许多研究发现〔4〕,最大限度的症状控制在改善生活质量中是第一位的。所以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措施。如指导患者控制疼痛,使癌症患者无痛或减轻疼痛;对由于服用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等引起的睡眠障碍,可调整药量及服药时间,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时间与睡眠节律的重叠。

  2.2 应对策略与应对技术 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与肿瘤:恶性肿瘤病人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方式对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直接相关。Morris等研究表明〔6〕:采用失助/绝望或平淡接受应对方式的病人其存活时间比那些采用抗争精神或积极应对方式的病人要短;Dunkel Schetter研究显示〔7〕:使用寻求社会支持、对积极方面的关注、注意分散应对方式的病人情绪问题较少。

  2.3 心理疗法 对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引起的睡眠障碍,采用心理疗法,必要的药物治疗如百忧解、瑞波西丁等以缓解情绪过度的紧张,也可用放松疗法。

  2.4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休息方式。

  2.5 正确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服用睡眠药物的患者,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睡意、中途有无觉醒、次晨觉醒有无困倦等情况。如入睡困难者,应选择作用较快,作用时间较短的催眠药物或弱安定药;早睡、睡眠过程浅的患者,则应选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