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34例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颈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 将64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川芎嗪组与复方丹参组,分别静脉点滴,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结果: 川芎嗪组总有效率为94%,复方丹参组为76%,两组疗效经χ 2 检验分析,P0.05。 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 颈性眩晕;川芎嗪注射液;临床观察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主要与椎动脉痉挛或颈部反射异常有关。自1999年,笔者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本病34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做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64例患者,均在市级医 院做头颈部X片、脑血流图、CT检验,至少2项检查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摇晃感、站立不稳,常因头位改变诱发或加重,可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症状。部分有耳鸣、听力减退。随机分为川芎嗪组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复方丹参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0~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上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在一般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B、谷维素、尼莫地平),川芎嗪组用川芎嗪注射液160~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1日1次;复方丹参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1日1次。均以5天为1个疗程,并密切观察,记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
两组治疗5天后,对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的改善程度作评价。显效: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有效:视物旋转、浮动、站力不稳消失,无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仅在行走或头部大幅度运动时有轻度倾斜感或发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