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保护洱海》
洱海简介:
洱海,面积251平方公里,蓄水量28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公里,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母亲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洱海水环境严重恶化,引起了全社会的担忧和高度关注。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大洱海保护力度。并决定从2009年起,将每年1月定为“洱海保护月”。通过多年努力,洱海水质连续5年达三类及以上标准,洱海也成为了“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最好的湖泊之一”,被称为“洱海经验”的一系列治理保护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核心速读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经说过,湖泊是大地的眼睛,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是大自然赐予城市的莫大恩惠。
湖泊是地球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强湖泊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追求。
2004年至今,洱海水质连续8年总体稳定保持在Ⅲ类,2011年有5个月水质达到Ⅱ类,成为全国湖泊保护的一面旗帜,被环保部推广为“洱海保护模式”。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大理州通过减源、截污、修复、再利用等举措遏制洱海水质恶化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明确要求“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使洱海重现一泓清水,相关经验注意总结,以资借鉴”。
9月24日,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暨洱海保护工作会议在大理州召开,学习借鉴洱海水污染防治经验,总结“十二五”以来九湖保护治理工作,研究部署今后几年的工作和任务,扎实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共同守护好“大地的眼睛”。
洱海保护经验
大理州把洱海保护治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科学规划、重拳治污、创新机制,使洱海这颗高原明珠闪烁出靓丽的风采。
——常抓不懈。大理州历届党委、政府围绕洱海保护治理长期规划,党政领导一任接一任地抓,干部群众一批接一批地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小成,终于有了今天的大成。
——综合治理。坚持减源、截污、修复、再利用“四措并举”,全力实施生态修复、环湖污染截流、城镇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流域水土保持“六大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湖泊治理专家参与洱海保护治理,使洱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明确责任。成立了州和流域县市、乡镇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以流域县市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多层级流域基层管理模式,将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
保护措施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亿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0.003%左右。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里,会使水质恶化。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较高的清洁剂,清洁剂中的致癌物就会从皮肤、口腔处进入人体内,损害健康。
保护洱海母亲湖构建和谐美家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洱海保护宣传标语:
1、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把一个美好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2、在行动中宣传洱海保护理念,倡导绿色生活,履行洱海保护职责,共建美好家园。
3、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4、洱海清,大理兴,保护洱海,爱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5、洱海是我们的“母亲湖”,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6、禁止在洱海滩地及管理区域内倾倒、堆放垃圾、废弃物以及兴建厕所、垃圾池等。
7、洱海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好高原明珠——母亲湖。
9、保护洱海,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0、认真执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禁止向洱海倾倒污水、生活垃圾、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
11、保护洱海,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篇二:《洱海保护措施》{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湖中岛屿面积0.748平方千米,湖岸线129.14千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
洱海气候属低纬高原北亚热带气候,径流面积内平均降雨量979.7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139.4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2281.5小时,年平均气温15.0℃,湖内平均水温16.4℃,年湖蒸发量1211.3毫米,年平均风速4.1米/秒,大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平均66%。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集水区;南有波罗江、金星河;东岸有凤尾箐、玉龙河等数十条大小集水沟渠,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长22公里,洱海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洱海水位对洱海湖内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态起决定性作用,对洱海水位的记录从1951年便已开始,经50余年的反复实践,科学论证,于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控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框定了洱海水位运行为:最低运行水位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1966.00米。
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三岛为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四洲为青莎鼻洲、大鹳鹏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为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为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洱海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有鱼类34种(土著种17个,引进种17个);有虾类2种;有海菜花、苦草、红线
草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原有61种(1986年钱德仁),现存50种;有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的浮游植物192种;有螺蛳、方形环楞螺等腹足类13种;有河蚌、兰蚬等瓣鳃类9种;有浮游动物108种、底栖动物9种。洱海现有各类船只4000艘,从业人员15000人,2004年水产品产量7130吨,其中经济鱼类产量4717吨,银鱼产量1213吨,虾类产量1200吨。
洱海水禽种群较多,以益鸟、经济鸟和观赏鸟为主。据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黄菊清1982—1986年的观察,洱海水禽有8目11科,共59种。其中:候鸟46种,占78.0%;雁形目鸭科水禽有19种。大型水禽有苍鹭。年生物量为25000只/年。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苍山洱海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4月5日又被国家列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堪称“高原明珠”的洱海同时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石器遗址,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生活用石器、陶器、捕鱼用网坠和青铜兵器,先民们用他们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
洱海环湖2004年前有大理、洱源两县市的11个乡镇、47个村民委员会、118个自然村,2004年后环湖乡镇村均属大理市。洱海径流区人口83.02万人,耕地面积80.05万亩,洱海内有各类船舶4000余艘,从事捕捞、运输、旅游。洱海生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湖周有近百处文物古迹和景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
历史沿革
古往今来,生长在洱海环湖的人民,在向洱海索取的同时,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代接一代地进行洱海治理活动,但过去仅限于对水患、入湖河道沟渠的治理和对西洱河出水口的疏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将洱海保护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治理的高潮。
1950年,以军事形式接管了民国时期的洱海船舶管理所,设立了洱海分会和洱海派出所,对洱海实施治安和运输捕捞生产保护。
1956年,将洱海管理纳入了合作化领导体制,组织集体化生产。
1960年,为了加强洱海管理,发展渔业生产,规范运输秩序,成立了中共洱海区委会、洱海区人民政府。
1965年成立大理州水产管理站。
1982年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处。
1984年9月,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局。
2002年,将原为副处级的洱海管理局升格为正处级,使洱海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使洱海的管理从单纯的渔业管理向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航务、公安五项执法权过渡,制定和颁布了《洱海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使洱海保护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对洱海的利用,也从原来的开发索取转变为保护第一,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随着洱海保护管理机构的不断壮大,管理重心的科学转移,管理机构内的职能也随着形势的变化细化分解为渔政管理站以洱海渔业管理和环境保护为主,水产技术站以洱海科研和渔业、水生动植物发展、保护为主,而下关水闸管理所则进行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专司老青山隧洞和对宾川县的水量调控,洱海公安分局专管洱海治安。
2003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洱海滩地协管员队伍和在环湖乡镇设立洱海管理专职干部,使洱海管理队伍更臻完善,形成了法律保障、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群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管理体系。
2004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将洱海管理局整体下划给大理市,是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专门机构,为行使行政职能的正科级事业局,由局机关(内设有办公室、财务科、水政科、渔政科、环保科、法制宣传科)和下属事业单位(渔政站、水技站、下关水资源管理所、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组成。
根据《洱海管理条例》规定,洱海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贯彻、执行《洱海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拟定洱海保护管理的中长期规划,报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3、统一管理洱海出水口节制闸及引洱入宾节制闸,制定水量调度运行和水量分配计划,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按计划调控水位。4、参与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落实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5、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对洱海的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6、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和林政等行政处罚权。7、依法征收利用洱海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应缴纳的规费。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派出所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多年来,各级政府在保护治理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数亿元资金对入湖河道进行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入湖河湾的沼泽化;建立了数十座缓冲、拦污闸坝;每年进行封湖禁渔,设立幼鱼保护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向洱海投放鱼苗鱼种,移植优等水生植物,保护水生植被;清理打捞水葫芦、水花生和死亡水草,扼制外来物种的侵袭;营造洱海绿化林带,建设洱海湖滨带;进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防止和减少农业残留氮磷进入洱海;在洱海汇水区域内禁止含磷洗涤用品,减轻洱海水质氮磷负荷;建设环湖排污干管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减慢水质突变速度。近年来,我局工作主要体现在:
1.洱海生态工程
实施洱海“双取消”工作,取消洱海网箱养鱼11187个,机动渔船2579艘,机动捕捞设施1308套。实施了环洱海“三退三还”工程,共退出耕地12247.72亩,其中退塘还湖4324.8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648.36亩;完成环洱海生态湖滨带58公里,恢复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种植植物170多万株;实施洱海全湖半年休渔和渔船入港集中管理制度,入港率达99.1%以上;实施洱海鱼种投放,改善洱海鱼类区系结构;实施洱海南部湖心平台1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恢复实验工程;在洱海北部建立18平方公里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洱海生态湿地和沉水植物恢复建设工程;东区70公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2.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
完成共计49.74公里的大理至下关截污干管工程、凤仪片区综合管网(一期)工程、环洱海截污干渠(一期)工程、洱河南路排污干管工程、银桥至大理截污干管工程,完成153.9公里污水收集管网、东城区综合管网、大理旅游度假区排污管网建设;日处理5万吨的大鱼田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千吨的庆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日处理5吨、占地面积为7.31亩的大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场;目前正抓紧建设北五里桥至上关综合管网、环洱海截污干渠和喜洲、上关、双廊、海东、周城五个污水处理系统。
3.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实施农业科技培训1200多场,培训干部群众13.4万人;向农户发放《大理市粮食作物优化平衡施肥技术》和《大理市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科技宣传资料28.3万份;实行科学施肥,制作22.5万张大春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推广测土配方、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73.1万亩,降低氮、磷化肥亩用量15—20%以上;整顿农药市场,清理假冒伪劣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查处高毒农药11853件;实施全面“禁白”工作,收缴塑料制品1700万个,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禽畜粪便再生利用的科学研究,建设禽畜粪便集中处理中温沼气站;实施农村绿色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1.9万口,减轻洱海流域面源污染。
4.入湖河道和村镇垃圾、污水治理工程
实施完成白塔河、弥苴河、永安江拦污闸工程建设和白鹤溪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灵泉溪、阳南河、莫残溪、黑龙溪、中和溪和菠罗江综合治理;为沿湖各镇和开发区配备垃圾车39辆;建成垃圾收集池1450口、乡镇垃圾中转站10座、农村公厕115座、尿粪分集式
生态卫生旱厕1600个;在环湖各村聘请966名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和垃圾收集员,对洱海滩地、入湖河道和村庄进行常年管护和保洁;建成上关镇大营中温沼气站,对禽畜粪便进行再利用处理;建成39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
5.洱海流域面山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实施完成15.2平方公里的向阳箐和9.5平方公里的天镜阁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公益林建设3.5万亩;配备管护人员609名,对97.1万亩森林进行管护;在洱海东面山播种云南松籽种11吨,完成造林面积11000多亩;完成退耕还林建设5.2万亩;在2700亩的洱海滩地上种植和补植补造柳树70万株;开展流域禁羊工作,共取缔养殖户525户,处置山羊17.6万只,有效改善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
6.洱海环境管理工程
建立洱海地理信息系统,实行高水位运行,科学调度洱海水资源;严格执行《洱海管理条例》;制定《大理州洱海滩地管理实施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依法治海、管海;积极探索洱海环境管理机制体制,建立环保、渔政、水政、林政、公安联合巡逻综合执法机制,加大洱海监管力度;全面取缔洱海湖内挖沙船9艘、机动运输船127艘和渡口船17艘;全面取缔洱海面山采砂、取石640户;实施流域“禁磷”;启动实施了由179家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洱海保护月”活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坚持不懈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制作专题片、幻灯片、展板、宣传单以及聘请白族艺人以唱大本曲的方式,宣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高环湖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7.实施洱海北部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
大理市委、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大理经济发展难题,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的瓶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针对洱海北部“一河两江”(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入湖水量占洱海入湖水量的70%,污染负荷占65%的现状,决定建设洱海北部喜洲、上关、双廊、挖色四个生态经济示范镇。
为进一步实施科学治海之路,针对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入湖水量占洱海入水量的70%,污染负荷占65%的现状,决定建设“一河两江”3400亩湿地工程。其中罗时江湿地工程1300亩,包括750亩的湿地区和550亩的园林绿化区,包含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态观光带、湿地休闲娱乐区、湿地生态科教区和乔灌木隔离带。弥苴河湿地工程1000亩,永安江湿地工程1100亩。
这一系列的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极大地减轻了洱海的污染负荷,有效减轻了洱海的污染负荷,洱海富营养化进程放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洱海治理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2008年1-9月洱海水质有8个月达到Ⅱ类,被国家环保总局推广为“洱海保护模式”,洱海仍然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篇三:《大理洱海边最漂亮的7个精品客栈》大理洱海边最漂亮的7家精品客栈
作为资深驴友和狂热的海景房爱好者,LZ和LZ的朋友们从8月起到9月底作了一次深度云南游,共住了大理洱海边最有名的19家客栈,包括大理和双廊比较出名的海地、半岛、澜庭别院、世内桃源系列等等,在这19家中最终挑出来综合服务指标最高、海景房最漂亮的7家精品客栈介绍给大家。这7家分别是喜林苑、廊桥客栈、半岛63、澜庭别院、海地、云渡和云七客栈,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喜洲附近
1.喜林苑:喜林苑不是海景房,甚至不能算是标准的酒店,原本不在推荐范围内,但把它放在第一个介绍是有重要原因的,因为:喜林苑是建筑艺术。喜林苑原本是喜洲古时商帮的旧宅院,因建筑精美绝伦,被誉为白族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被一对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夫妇租下,以修旧如旧的风格改装客栈,将老宅的精致与现代的舒适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既保护了古建,也方便了游人住宿和体验白族文化。喜林苑的服务不比星级酒店逊色,员工都训练有素,且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房间装饰简洁,家具都是实木的,窗外就是田野和白色的民居,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很享受,眼前一片麦浪,蓝天白云,和连绵的青山,听店员讲,这里春夏秋冬将会是不同的景致。有餐厅和酒吧,书吧,健身房及上网的地方。让人能放松心情,放慢脚步。如果运气好,偶尔还能听到白族道教的洞经古乐演奏。
2.廊桥客栈〃世内桃源:住过所有客栈中海岸线最壮阔的一家,客栈的山景和海景,只能用霸道来形容。我们住的三楼的海景房,看苍山、洱海就像私家珍藏。客栈装修是浪漫风格,装修漂亮自然,女孩子应该都会喜欢,每个房间都能躺在浴缸里看海,床也很舒服。公共空间大得惊人,中西餐厅、台球厅、影音室、书房一应俱全,最让人惊呆的居然还有会议室。。。此外三楼还有一个很大的露天海景咖啡厅,视野极佳,坐在三楼喝咖啡的感觉,感觉超级享受和奢侈。周边优美的环境更是给客栈加分,客栈旁边就有一座浪漫的廊桥,从环海西路直直延伸到洱海,夏天有孩子在桥头戏水,经常有渔人在桥洞里垂钓,偶尔有文艺青年停在桥上喝酒聊天,有浪漫的情侣在桥上拍摄婚纱照。总结下来比较适合情侣度假,据说客栈里为客人准备了婚纱,可以借来拍照哟。海景房380起,地点在靠近环海西路靠近喜洲的向阳溪村拐弯处。
双廊地区
3.半岛63:网上名气较大的一家,冲着网络名气来住的,果然名不虚传。客栈风格上是将白族民居和江南园林结合的很好的典范,客栈小巧玲珑,自然美观,院子两面临洱海,景色非常开阔动人。位于村落一角,海景视野开阔漂亮,更适合情侣入住(单身的就不要刺激自己了)。真心评价,半岛63是无敌级的景色,2星半的住宿标准,3星半的服务标准吧。由于名气大游客多,房间不太好订,我们是提起俩月预定上的,房价一般400~500,性价还算比较高。客栈有餐位,20元/位。位于大建旁村,距离镇上和玉几岛约较远,较为偏僻。缺点是房间隔音不太好。
4.澜庭别院:风格和半岛63相近,庭院和公共区域装饰得很美,就是图片上那样可以直接窝在沙发上看海。院子由旧新两重院落组成,层次变化丰富。特别是保留下来的老门头老房子及白族照壁,与近40多米海岸线的壮阔海景交相辉映,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房间的话,我们住的房间硬件设施一般,没有电视,床的舒适度不是很好,只是需要海景房看海的话完全可以忽略。另外澜庭别院、海地肆号院和半岛63是沿着同一海边一面排开。澜庭别院的海岸线比半岛63长许多。
篇四:《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李兆林1岑华2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摘要:在初步了解洱海流域概况及其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针对洱海流域存在的环
境问题展开分析,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时空分布、“三废”污染、区域环境差异和水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了其现状环境的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环境;洱海;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识别码:
1.洱海简介
1.1自然状况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域面积
2565km,跨大理市和洱源县,湖面面积约250km,湖盆
南北长约40km,东西平均宽6.3km,最宽处为9km,平
均湖深为10.5m,最深处为20.7m。地貌类型丰富,第四
纪新构造运动迹象较为明显,属澜沧江水系,主要补给{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源为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及少量融雪,入湖河流北有
弥苴河、罗时江,西有苍山18溪,南有波罗江,东有南
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湖西南角的西洱河为洱海的唯
一出口。(如图1)洱海流域气候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
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均温15.1℃,年平均降
水量为1048mm,正常库容量为28.87×10,历史最高
水位1975.64m(1966年),最低水位为1970.52m(1986
年),水温常年在10~20℃之间,属暖性湖泊,水温垂
直分布具正温层的特点。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流域
内生物多样,生物量大,种群密度较高,是我国物种密
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生物生产量平均为16.6kg/m,总{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生物量达479000T(鲜重),是云南省高原湖泊中生物
量最大的湖泊。[2]***3[1]8**22图1洱海Fig.1ErhaiLake
1.2社会状况
流域所在地区大理开发历史悠久,交通相对优越,大理距省会昆明377km,是320国道(昆明-大理-瑞丽)和214国道(滇藏公路)交叉处的“重镇”,同时大理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是滇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1995年大理机场启用,1998年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相继通车,1999年大(理)丽(江)准二级公路也通车了,加上正在修建中的大(理)保(山)路,使大理地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洱海流域含20个乡镇、167个村公所,总人口约80万,有白、汉、彝、回等25个兄弟民族,流域内有大专院校3所(含电大),中专学校7所,特殊学校1所(聋哑学校),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共有卫生机构210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7000多个医疗床位,医疗卫生条件日趋成熟。区域传统文化丰富多采,渊源流传,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走在全省的前列。
———————————
*收稿日期:修定日期:
作者简介:李兆林.(1978----).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98级地理专业本科生.
致谢: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云南师范大学陈永森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专家组.《大理城市污水治理预可行性报告》1996.3-7.15-21.58-5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专家组《洱海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预可行性报告》1996.13
**[3]
2.洱海流域环境现状分析
洱海自然风光优美,流域所在地传统文化意义深远,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宾客,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云南三大高原湖泊之中,洱海在自然和社会区域环境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表1)洱海是云南
表1云南三大高原湖泊
Tob1ThethreebigerHighlandlakeofYunnan
名称所属水系湖面面积平均水深库容生物量水质
283(km)(m)(10m)(t)
滇池金沙江309.54.415136000劣五类洱海澜沧江25010.528.87479000二类抚仙湖金沙江21287185400二类省第二大淡水湖泊,生物量最大,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与滇池相比,洱海水质、水深、生物量和库容等自然条件明显优于滇池;洱海所在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比抚仙湖所在地区高。目前,洱海的环境还算良好,但是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相对集中,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洱海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研究表明其整体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改良整治工作未能持续进行,生态保护日趋紧迫。目前其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量的供需矛盾、分配的不平衡、“三废”污染、水源生态保护以及水体的营养化等方面,而导致这些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2.1“三废”污染分析
废水的污染对于洱海本身而言,主要是生活污染,而对整个流域而言生产污染又是重点。生活污染到处可见,只是其程度具有地区差性,排放最严重的地区是湖西坝子,其次是凤仪、海东、挖色;直接注入洱海的工业污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的波罗江,对流域污染最大的企业是大理造纸厂、洱滨纸厂和云南人纤厂,据估计三家企业排放污水中的CODcr、BOD5和SS负荷量中CODcr和SS污染物分别占洱海废水排放的约92%和82%,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技术水平差,管理制度不完善。1996年以后大理市进行产业的必要调整,人纤厂等相继停厂、破厂,废水污染现集中在大理造纸厂和波罗江沿岸的一些企业,目前大理造纸厂处于待停状态。工业废水问题日益改善。特别在下关沿西洱河两岸建成了长6.7Km的排污水管,改善了西洱河上游市区内的污染状况。
大气污染在洱海地区未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未受到重视,目前洱海地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仍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大理造纸厂,其排放的烟尘达1250mg/m、SO2为10.4kg/t、NO2为2.0d/t,由于地处湖泊的西南方,地区主导风向又是西南风,使其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向四周扩散,并随着降水污染湖泊;另外在湖东南地区也有一些厂矿产生废气,但由于地处人口少的山地,大气污染影响还算不大。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森林砍伐的严格管理,大理地区农村广泛使用了蜂窝煤,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CO2和SO2,到目前为止虽然未产生极大的影响,但长期的使用就会使大气质量下降,加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
固体废弃物形成的废渣是目前洱海流域环境治理的最难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6年研究认为城市固体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洱海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关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固体废弃物在2000年前每年增加10%,从2000年后每年增长8%,由此可预测其近几年数量,(如表2)目前产生城市固体废弃物最多的是下关,喜洲最少,相差达20多倍,主要原因是下关城市发展较快,污染大户多集中于此,大理古城垃圾大量运往下关,深长村山菁垃圾堆放场已超负。在所有的固体废弃物中工业企业和医院产生的物质危害较大,据环境卫生管理站在1995年对工业废弃物所作的调查,1994年大理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产量为97282T,其中的413T被视为有毒和危险废物,洱源县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为5160T,其中有毒和危险废物为6T;大理市13所医院中最大的第一人民医院每年产生205T固体废物,有9.5T是危害废物。如今,城市固体废物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未形成持续利用、科学监管的流程。而乡村固体废物由于分布广、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专家组《洱海流域制浆造纸工业污染控制项目预可行性报告》**3*
199637-38.附录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专家组《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199621-22
表2洱海区域近年固体废物排放及预测(单位:104T)
Tab.2ErhaiLakezonedrainoffsolidrefuseandcalculatinrecentyears(unit:10T)地区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下关5.235.756.326.957.658.268.929.6310.4大理0.540.590.650.720.790.850.920.991.07凤仪0.470.520.570.630.690.750.810.870.94喜洲0.210.230.250.280.310.330.360.690.42总计6.457.097.798.589.4410.1911.0111.8812.83{关于洱海的资料800字}.
——————————————————————————————————————————————资料来源:《洱海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预可行性报告》
分布散,难于统计,资金短缺且投入较分散,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以至乡村附近的一些河流成为了全村的“垃圾场”。近几年旅游热又导致一些流动性固体污染,每年几次旅游旺季,几十万宾客的涌入,“白色污染”增加,为固体污染的整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由于上述各种污染的存在,近年来洱海水质变化急剧,水体营养状况变化显著,从1985年到1994年的十年内洱海水质已从贫营养过度到了中营养状态,尤其是1994年洱海银鱼生长带来的生物性污染,至今未能改变。环海水产养鱼塘以及航运和生产大力发展起来的机动船只引起的污染自作“双取消”后有所改良。根据洱海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其水质尚清洁,属Ⅱ类水,并且正处于恢复保养阶段。
2.2生态环境分析
洱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的加快,其区域差异就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水资源的分配不均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湖西大理、喜洲、下关一带,人口密集,水量相对较丰富;而湖东南丘陵地区则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水资源出现季节性贫缺且水质较差,加之森林分布少,群众节水意识差,到干季水资源短缺;在水量丰富的地区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污染,洱海水量时空分